□本报记者 侯林 通讯员 仇慧清
从资源型企业起步,到地下转地上企业集群形成;从建材冶金、纺织服装、医药化工、机械制造四大传统产业,到新装备、新医药、新材料、新基建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存,民营企业一直是淄川区域经济的“顶梁柱”。
如何破解民营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难题?“尽管发展之路漫漫,我们始终让政府的陪伴从未缺席。”副市长、淄川区委书记田兵兵给出了答案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今年以来,淄川区深入践行“三提三争”,秉承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”的要求,找准发展空间搭建发展跳板,从根源上查找发展的“缺”、提升的“短”,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打破当前发展瓶颈之利刃,创新政务服务模式,从政府供给侧转向企业需求侧。
目前,淄川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6家,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到54.5%,拥有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2家,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家,瞪羚类企业34家,高档色织布、谷胱甘肽、氧氯化锆、AE—活性酯等23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省乃至全国、全球首位。
服务态度:
从政府供给侧转向企业需求侧
“我们在最快的时间里,拿到了生物发酵车间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工程规划许可证,节省了大量的时间、资金成本。”年初,山东川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扩建工程,“川速办”项目服务团队主动上门服务,让企业第一时间获得政策咨询辅导、服务方案定制、全程帮办代办等全周期服务,董事长徐磊对此深受感动。
“一线事、现场办,现场事、实时办”,今年淄川区在充分落实市推行服务专员制度的基础上,确定了474名干部担任服务企业专员,联系服务837家企业和重点项目,将企业和项目全部纳入全覆盖、无死角帮扶范围。全面推行“一线工作法”,服务企业专员坚持定期联系企业,深入企业调研摸清实情,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、项目建设、要素制约、政策落实、招商引资、融资上市、开拓市场等方面的困难问题,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、高技能专业人才等方面亟需帮扶的具体事项,想企业之所想,急企业之所急。
今年以来,淄川区推进办理问题共3批61个,现已办结59个,正在推进事项2个。
服务方式:
有需必应 有需快应 无事不扰
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人才公寓项目,近期刚顺利完成底板浇捣施工。这个面积达5216.26平方米的建设项目,于今年2月份破土动工,比原计划提前了2个月,这得益于审批流程由“单项串联”向“多项并联”的转变。“早落地早开工,意味着早竣工早收益。”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加荣说,这种“边审批、边建设”的分阶段审批模式,为企业省下真金白银,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帮扶企业不是简单的挂包,而是以“解决困难问题、提高服务企业实效”为目标。为此,淄川区建立民营企业家亲情化服务机制,倡树“有需必应、有需快应、无事不扰”,努力实现惠企政策更到位、企业解困更高效、营商环境更优化、发展活力更旺盛。同时,突出精准化、差异化、特色化标准,对重点企业分别实施“保姆式”、“店小二式”、“直通车式”服务,全力打通发展堵点,提升经济发展质效。
关键词:
Copyright@ 2015-2022 热讯包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豫ICP备20005723号-6 联系邮箱:295 911 578@qq.com